
提到奥运会,大家通常会联想到热闹非凡的比赛场面、各国运动员的奋力拼搏以及激烈的奖牌争夺,不过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那一届奥运会,却成为历史上最为冷清的一次。为了举办这届比赛,投入了大量资金,建造了许多场馆,但由于政治上的纷争,许多国家直接选择缺席,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,参赛运动员总数也只剩下5217人。
奥运原本是体育盛会,但在冷战背景下,它也难免卷入大国之间的角力。苏联希望借助奥运展示国力,可惜一场军事行动打乱了所有计划。投入了那么多资金,结果反而大打折扣,这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,还牵扯到国际关系和奥运精神的考验。
申办成功后的大手笔准备
1974年10月23日,国际奥委会第75次会议在维也纳举行,莫斯科通过投票以39票对20票战胜了洛杉矶,获得了198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资格。
这对苏联来说算是一件大事,因为这是奥运会首次在东欧国家举办,而且还是由斯拉夫语系国家负责举办的第一次。苏联政府上下都非常重视这件事,1975年3月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,全面启动了各项准备工作。
场馆建设成了重点工程,原有的50多个大型体育场经过扩建,增加到接近70个;游泳池的数量也翻了一番;体育馆的总数从1300多个提升到超过1600个。
这些设施不仅是为了奥运会服务,还要考虑今后的长期利用。苏联还发行了纪念币,从1977年到1980年,包括5枚铂金币、6枚金币、28枚银币以及6枚铜镍币,用于宣传和筹集资金。
在费用方面,官方统计显示总花费达13.5亿美元,收入只有2.31亿美元,而奥运彩票的收入占了总支出的四分之一。
西方的估算还要高一些,牛津的奥运研究机构用2015年的美元,算出总花费达到63亿美元,涵盖了运动相关的运营和资本投资,不过不包括基础设施的升级。按照1980年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,大约接近594亿,这个数字在奥运历史上算是顶尖的了。
比赛时间安排在7月19日到8月3日,就跟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一样,那年苏联首次参加了奥运会。火炬传递也采用传统方式,用人力接力超过5000公里,由各界名人轮流传递,最终由篮球运动员谢尔盖·别洛夫点燃了主火炬。
他是苏联篮球界的代表人物,职业生涯中拿过奥运金牌和铜牌,还入选了国际篮联名人堂。苏联在准备工作上确实投入了大量资源,想借助奥运会提升国际形象,但没想到外部因素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计划。
奥运会一共有21个大类项目,细分成27个子类,涵盖了203个小项,按理说预计会有147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参加,结果实际上只来了80个国家和地区。运动员总数本来预计会更多,但最后只来了5217人,其中男运动员有4133人,女运动员则是1084人。
这次比赛中,七个国家的奥委会第一次亮相,分别是安哥拉、博茨瓦纳、塞浦路斯、约旦、老挝、莫桑比克和塞舌尔。越南也因为战后统一,首次派队参赛。虽然这些新面孔都没有拿到奖牌,但他们的出现为冷清的赛场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气息。
作为东道主,苏联在奖牌榜上表现得非常出色,赢得了80金、69银、46铜,总共195枚奖牌。东德紧随其后,取得了47金、37银、42铜,总数为126枚。保加利亚、古巴、意大利等国家也都分到了不少奖牌。
由于很多强队缺席,像游泳、田径、拳击、篮球、跳水、曲棍球、马术这些项目的竞争显得不那么激烈,导致奖牌的分布变得不太平均。
入侵阿富汗引发的抵制连锁反应
事情发生转变是在1979年12月27日,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,这被看作是违反国际法律和奥运和平原则的行为。奥运宪章明确强调体育应当用来推动和平、友谊和进步,但苏联的举动完全违背了这些理念。
美国总统吉米·卡特在1月20日发出最后通牒,要求苏联在一个月内撤军,否则就会抵制奥运会。到了期限,苏联依旧没有任何反应,3月21日,美国正式宣布不参加,并呼吁盟国一起加入抵制行动。加拿大、西德、日本、中国、菲律宾、智利、阿根廷、挪威、伊朗、以色列等国家纷纷响应,总共66个国家选择了缺席。
一些国家提出经济方面的原因,表示无法出席,而伊朗则是因为伊斯兰会议谴责苏联的入侵。中国奥委会也明确表态不参加,这在当时中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也没让人觉得意外。
这次抵制行动创下了奥运历史上的最大规模,在147个承认的奥委会中,只有80个派出代表队。有16个国家则采用了灵活的方式参赛,比如用奥运旗代替本国国旗、不奏国歌,或者避开开幕式。
新西兰、葡萄牙和西班牙都选择以自己奥委会的旗帜参赛,部分队伍还因运动员个人抗议而削减了人员。抵制国家举办了替代赛事,比如美国的自由钟经典赛特意邀请了田径运动员,参加的运动员获得了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71%的奖牌和金牌。体操项目方面,还举行了USGF国际邀请赛。
在奥运开幕式上,旗帜显得稀少,看台也比较空旷。当交接会旗的时候,前东道主蒙特利尔派了个代表简单应付,没有市长到场。闭幕式上也做出了改变,用洛杉矶市旗代替了美国国旗,还演奏了奥运颂歌,而不是美国国歌。
这次抵制不仅影响了参赛的人数,也让赛场的气氛变得不那么纯粹。苏联和东德包揽了大部分奖牌,但依然创造了不少佳绩:36个世界纪录、39个欧洲纪录、74个奥运纪录,新纪录更是达到了241次,全球纪录则有97项刷新。
苏联体操选手亚历山大·迪蒂亚丁一人获得了8枚奖牌,创下了一项纪录;古巴拳击手特奥菲洛·斯蒂文森连续获得三次冠军,达到同一级别;东德高跳运动员格尔德·韦西格在奥运会上打破了世界纪录。
之后有人披露了兴奋剂问题,1989年澳大利亚参议院的报告指出,大多数金牌得主都涉嫌使用药物,而且克格勃的军官曾假扮反兴奋剂人员,干扰检测过程。这件事揭示了奥运会的纯洁性受到威胁,但当时还没有查到具体的证据。
奥运后的对等报复
奥运会结束后,苏联本土的运动员表现得挺不错,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算太高。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,苏联和一些卫星国决定抵制,说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,其实也是为了回应1980年那次抵制行动。
洛杉矶奥运会吸引了来自140个国家的运动员,共有6797人参加。美国在奖牌榜上占据了主导地位,获得了83金、61银、30铜,总计174枚奖牌。罗马尼亚排在第二名,拿到24金、16银、20铜。苏联无法参赛,导致项目的平衡受到影响,但这也促使商业模式创新,赞助增加,盈利也不少。奥运的抵制事件再次提醒大家,体育和政治密不可分,冷战时期让奥运变成了一个角力场。
1980年奥运会的遗产之一就是这些场馆一直被用作当地的体育设施,办赛的影响持续存在。国际奥委会后来推动改革,试图避免类似的抵制事件再次发生。1988年汉城奥运会让奥运回归正常,德国统一后组成的代表队也象征着转变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展现了更加团结的氛围。虽然莫斯科奥运会场馆冷清,但却留下了不少经典瞬间,比如迪蒂亚丁夺得的八枚奖牌,令人难忘。
从历史角度来看,这届奥运会其实反映了冷战的高点,苏联入侵阿富汗带来了巨大代价,美国的抵制也没有真正改变局势。投入了594亿人民币的巨额资金,结果却只换来了80个国家的参赛和5217名运动员,这些数字背后其实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复杂。奥运会强调的和平精神与现实中出现的干扰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保宇配资-上杠杆炒股-恒指期货开户配资-线上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